“正山小种”红茶它迄今已有400多年的文化历史。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红茶。据史料记载,桐木在宋代称崇安县仁义乡,周村里桐木关,这里的劳动者主要经济来源靠桐油及制作绿茶类的“龙团凤饼”贡茶为生。由于桐油生产繁荣,当地大量地种植油桐树,受桐油发展的影响,故此整个这一地区大地名——曰桐木,出入中原的关口——曰桐木关。
这个到1962年才通了公路的偏僻茶乡,曾在十七世纪因出产“红茶鼻祖”正山小种而在世界上声名远播,最后连远在欧洲英伦三岛的王室贵族也都闻其起敬,可见以正山小种为代表的红茶所带给人类文明的巨大影响。
桐木关正山小种在得到国际市场的高度认可后,为了与其他产地趋之若鹜的仿茶区分,将星村及桐木一带自然保护区的几百公里范围内生产的红茶,取名“正山”小种,而其他的地区生产的红茶,则称为“外山”小种,以示区别。
为什么只有桐木村产的才叫正山小种?
位于武夷山深处的桐木关,满目秀丽风景,碧水丹山入心。每年五月,斗指东南,维为立夏,万物至此皆长大。这时,大部分地区已经能感受到夏天的热情了,而平均海拔1000多米的桐木关却仍旧寒意袭人,这里溪水清可见底,飞瀑流泉高挂,万木叠翠,怪石嶙峋,山回水转,水抱山流。
桐木关由于海拔高,气候寒冷,采茶季白天穿一件薄衫没问题,晚上必须要披一件很厚的外套才能过夜。正是因为这样的高山气候,气温低,日照短,霜期长,昼夜温差大,特别适合小种茶叶的生长。
▲ 其貌不扬、看不出精心打理的“茶园”
▲ 天空被遮盖得密密实实,偶尔透进来的一束光便生出恍如隔世之感
▲ 桐木关随处可见林木上附生着肥厚的青苔,翠绿新鲜的一团,雨后吐着新绿,其实已“鹤发童颜”百岁有余
桐木关生长着红豆杉、水杉、樟树以及各种叫不出名字的3000多种植物,随处可见灵芝、银耳等对自然环境很“挑剔”的植物。
▲榧子,又称香榧,是一种红豆杉科植物的种子,也是提炼高级芳香油的原料。
▲繁盛于晚古生代的蕨类植物,同样也是良好生态的指示物。
▲藠头,这种看似浪漫的紫色植物却有着“重口味”:有着类似大蒜的味道,一般这种植物周围虫子会很少。
由于桐木关的茶树附近多有类似藠头一类驱虫的植物,而且被称为“世界生物模式标本产地”的桐木鸟雀无数,完美的自然和谐环境免却茶农打药之苦。
桐木关保护区有100余种哺乳动物,400余种鸟类,100余种两栖和爬行动物,昆虫达300多个科,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,这里是武夷山地区不对游人开放的地区。
桐木村位于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地带,这里地处温带、亚热带交替地区,是世界动物地理分布两大区(古北区、东洋区)之间的过渡地带,境内包括武夷山主峰黄岗山(海拔2158米),还是候鸟南北迁徒的休憩地。境内保存有大片的原始森林和植物群落,形成了世界少有的特殊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,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,品种繁多。
天时、地利、人和成就了最健康山场多物种伴生茶——青普正山小种,我们的一切高要求,都是为了让您体会到正山小种最初的味道,回到茶的原初。
